目前,工业物联网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。该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,各种服务商、集成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,逐鹿市场。那么目前工业物联网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?
7月2日下午,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新领军者年会“释放工业物联网的潜力”分论坛上,多名专家都认为,物联网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,信息所有权、数据分享规则制定的相关问题也存在着争议。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李杰认为,工业物联网本质上就是D2D,即通过数据做出决策,谁在引导这样的转型,谁就有义务进行标准制定。
上游新闻(报料微信号:shangyounews)记者在会上了解到,密西根大学交大密西根学院荣誉院长、吴贤铭制造科学冠名教授倪军表示,“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交媒体,互联网在过去20年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而工业物联网也将会产生类似的影响。”
▲密西根大学荣誉院长倪军(左一)。图源/世界经济论坛
倪军认为,相关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,也绘制了相关的路径图,并展示了工业物联网如何改变企业的KPI(关键绩效指标),很多国家的政府也在鼓励这项新的技术,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讲,物联网时代还处于早期阶段。因为有关于数据的操作性、数据的分享以及数据的所有权问题,都处于早期阶段。
倪军解释,因为物联网类似社会互联网,需要人们彼此连接,搜索世界上所有的供应方,而销售方也会有这样的驱动力去搜索。与之不同的是,在工业物联网中,会存在各种潜在的障碍,去阻碍这样的连接和搜索。例如,在工业物联网当中涉及到商业机密,企业通常不愿意和友商共享这些数据。
SAP执行副总裁兼企业战略主管Deepak Krishnamurthy认为,工业物联网需要有一个通用的语言才能更好进行信息共享,从而创造价值。目前,仍处于通用语言开发的初期。他表示,倪军教授所说的“信息所有权”是一个复杂的、社会性的问题,此外在国际化的供应链中,如何进行跨国的分享数据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。
▲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李杰。图源/世界经济论坛
至于数据分享规则由谁来制定,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李杰认为,总的来说,谁在引导这样的转型,谁就有义务进行标准制定。富士康其实就引导着这样的转型,因为我们有17.5万个机床,这些机床在制造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数据,通过数据改进绩效是不少供应商的愿望。因此这些供应商希望与富士康合作,从而更快实现需求响应。
李杰简要概括了他理解的工业物联网。他认为本质上工业互联网就是D2D,即“DATA TO DECISION”,通过数据做出决策,把不同的数据来源联系起来就需要保持一个标准。
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,李杰认为这并非意味着小企业毫无作为。事实上,大型供应商会分享给小企业,这些小企业必须有更快的进程,从而更敏捷地填补大企业的空白以及大企业没有认识到的机会。